好文: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是什么(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)

77次阅读
没有评论

共计 1674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
《东坡志林》记游——《游白水书付过》算是苏轼比较纯粹的写景写游记的小品文,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过程简约而不简单,其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,生动自然。清明小长假,本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,今年旅游的人恐怕是大减了,不妨在家里读读美文美景。

苏轼记游写景,笔触简练,游佛迹、浴汤池、登山、观瀑、寻潭,度谷,写游踪一气呵成;从白天到日暮,再到深夜,从游览复饮酒,历程层层推进;小景灵气活现,大景气象蒸腾,温泉之热之奇,瀑布之可喜可畏,夜饮之颓然,跃然纸上。一百余字的小品文情、景、人写的层次分明,画面感十足,情感丰富,我们来看看苏轼是怎么写的——

《游白水书付过》

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,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,浴于汤池,热甚,其源殆可熟物。循山而东,少北,有悬水百仞,山八九折,折处辄为潭,深者磓石五丈,不得其所止;雪溅雷怒,可喜可畏。水际有巨人迹数十,所谓佛迹也。

暮归倒行,观山烧火,甚俛仰,度数谷。至江上月出,击汰中流,掬弄珠璧。到家二鼓,复与过饮酒,食馀甘煮菜,顾影颓然,不复甚寐,书以付过。东坡翁。

难忘体验——途中赏景——归途惊喜——归家夜饮,层次分明递进

文章开头交代了时间、地点、人物,开篇即先点出这次旅程的独特之处——泡温泉,苏轼一生没少游览名山大川,但是泡温泉应该是比较特殊的体验, 第一个层次从难忘的体验开始,引人入胜

第二层次途中赏景 ,循山而东、山八九折、折处为潭,水际有巨人迹,读者跟着游者的脚步视线,探奇循幽,看到瀑布高挂,山峦曲折,潭水深幽,巨人足迹,移步换景,节奏明快。

第三层次归途惊喜, 游至尾声常常会感到疲累,特别是按原路返回,美景没有来时那么吸引人了。苏轼写归途中,从写景转为写情境,火烧云将山色染的瑰丽壮观,江上月出,用手拨弄水中月影,象在捞珍珠和玉璧,写出了父子暮归观赏的视角和在江中游戏的乐趣。

第四层次归家余味, 大家已经晚上十点,父子二人小酌,白天的游兴,与晚上的思绪交陈,难以成眠。

文章四个层级,层层递进,人、景、情、境,经纬交织缜密,读起来心念随之而动,不知不觉便共情其中。

景与人,写人感受之景

苏轼写景,更重于写人的感受,人和与景的互动,写瀑布落潭雪溅雷怒,可喜可畏,写火烧云映照下的山峦观山烧火,甚俛仰,写江中月影击汰中流,掬弄珠璧。苏轼笔下的景,形、声、势都是映射在人心中的感受,这一点和宋代的文人画是相通的。

苏轼写白水山,还曾写过一首诗《白水山佛迹岩》,整首诗用了拟人的笔法写景,山峦、瀑布、潭水都被他写活了,人与自然交互、对话,甚为活灵活现,可以一品。

白水山佛迹岩

何人守蓬莱,夜半失左股。

浮山若鹏蹲,忽展垂天羽。

根株互连络,崖峤争吞吐。

神工自炉鞲,融液相缀补。

至今余隙罅,流出千斛乳。

方其欲合时,天匠麾月斧。

帝觞分余沥,山骨醉后土。

峰峦尚开阖,涧谷犹呼舞。

海风吹未凝,古佛来布武。

当时汪罔氏,投足不尽拇。

青莲虽不见,千古落花雨。

双溪汇九折,万马腾一鼓。

奔雷溅玉雪,潭洞开水府。

潜鳞有饥蛟,掉尾取渴虎。

我来方醉后,濯足聊戏侮。

回风卷飞雹,掠面过强弩。

山灵莫恶剧,微命安足赌。

此山吾欲老,慎勿厌求取。

溪流变春酒,与我相宾主。

当连青竹竿,下灌黄精圃。

境与情,写余味留白之情

苏轼是爱热闹的人,游览美景更是少不了三五好友应对唱和,而绍圣元年 1094 年,苏轼刚刚刚跋山涉水到了惠州,在黄州他有陈季常、张怀民、庞安常等好友,和尚道潜曾到黄州去陪他,而岭南惠州,在宋朝的时候那是极偏远险恶的地方,不比湖北黄州,刚刚到惠州的苏轼真是没有什么朋友。

游白水佛迹院带着小儿子苏过,游的过程紧张有趣,见的景致可喜可惊,而回到家中,对影酌酒就不免感到孤独,白天有多精彩就反衬出夜晚有多颓然,这种颓然倒不是因为没有高朋美酒,而是没有相知的朋友一起回味品鉴白天的奇趣胜景,只有自己写一篇文章送给小儿子。书以付过,简单四个字道出了被贬谪广东,父子相依为命的冷清。文章从头到尾写情大概只有顾影颓然四个字,但是书以付过四个字留下了更多的余味。

写情不必太多赘笔,写多了便婆婆妈妈了,将读者带入此境中,敏感的读者自然会领悟其中的情感。

丸趣 TV 网 –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!

正文完
 
丸趣
版权声明:本站原创文章,由 丸趣 2024-03-22发表,共计1674字。
转载说明:除特殊说明外本站除技术相关以外文章皆由网络搜集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评论(没有评论)